小一熟了吗

By | 2025年10月31日

“小一熟了吗?”这轻声一问,在六月的风里飘着,裹着栀子花的香气,也裹着大人心底那份既盼又怯的温柔。
这“熟”,自然不是果子红了、稻穗黄了那般简单。它问的,是一个小小的人儿,经过了一年级阳光雨露的滋养,是否已悄然褪去些许稚嫩的青涩,生出了些许学童的模样。

小一熟了吗
小一熟了吗

还记得去年九月,他背着几乎要拖到小腿的书包,在校门口攥紧你的衣角,眼圈红红,像一只被惊扰的、不知所措的雏鸟。那时的他,笔画是歪扭的,像喝醉了酒的蚯蚓;拼音的王国对他而言,是一片充满陌生符号的迷雾森林。算术题里的“+”和“-”,仿佛是世界上最难解的谜题。

小一熟了吗-小一熟了吗

如今呢?那歪扭的笔画,不知何时已规整地住进了田字格的小房子里;他不仅能流利地拼出“妈妈”的温柔,还能读出“宇宙”的浩瀚了。放学回家,他会迫不及待地讲述学校的新鲜事:哪个同学跑步摔了个有趣的跟头,老师今天又奖励了谁一朵小红花。他的世界,从家的方寸之地,扩展到了一个名为“学校”的广阔江湖。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朋友,懂得了“交换”与“分享”,也初次尝到了小小的竞争与和解的滋味。
这便是“熟”的迹象了。像一颗被春风夏雨抚慰过的种子,终于冲破了泥土,展开了两瓣稚嫩却充满生命力的子叶。他开始建立秩序感,知道铃声一响就要坐好;他萌发了最初的荣誉感,会因为一张奖状而雀跃整日。他的心里,似乎有了一架极朴素的是非天平,“好人”与“坏人”的故事,能让他思索良久。
然而,你若细看,那“熟”的底下,分明还透着浓浓的“生”。他会因为一块橡皮和好友瞬间翻脸,又在下一节课间和好如初;他或许仍会在不经意间,把“8”写得像两个叠起来的圈;晚上睡觉,依然要搂着那只绒毛都快掉光的小熊。知识的嫩芽是抽出来了,但情感的根系,仍眷恋着童年最柔软的土壤。
所以,“小一熟了吗?”这个问题,或许本就不需要一个斩钉截铁的答案。成长,并非从“生”到“熟”的瞬间切换,而是一场缓慢而坚定的浸润。他正处在生命中最美妙的过渡色里,一半是幼儿的依赖,一半是学童的探求。
我们不必急于将他催熟。只消在一旁,用欣赏的目光,看着他在这段名为“一年级”的时光里,慢慢调和他的青与黄。让他依然保有发呆的权利,保有在雨中踩水坑的快乐。知识的积累固然可喜,但那颗好奇、敏感而善良的童心,才是未来所有成熟的真正根基。
小一,或许还未全熟,但那份恰到好处的、青黄相间的甜,已然沁人心脾。这,便是最好的时节了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